第111章 百姓齐诉苦(上)-《群英三国》
第(2/3)页
士卒们已经先一步得到命令,开始在城外集结起来。这些日子的操练果然没有白费,在不需要考虑营地拆卸的情况下,迅速的集合起来,前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当然,由于并非是要出发,所以并没有上马,只是默默的站在那里,接受主将的检训。
百姓也是陆陆续续的走出家门,来到了城外。看到这支排得整整齐齐的部队,不由得开始和大汉所谓的正规军进行比较。结果得出这支军队略强于文县尉麾下的守军,远远强于以前定颖的守军。
如此算来,若是大汉别的地方的守军也是这幅德行,又没有文县尉这样的人才整训,只怕这支军队可以毫不畏惧的横冲直撞,说不得什么时候把洛阳给撞塌了,到时候说不得就真的变天了。
少数想到这点的百姓,不由得脸色立刻变得苍白许多,但想到这支部队进城后于他们秋毫无犯,而且买卖公平,倒也算是仁义之师,倒不需要过度畏惧。
而大部分人,这种念头一闪而过之后就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温饱都成问题的他们,没有任何必要去为那些不归自己担心的事情,浪费精力去杞人忧天。
同一时间,被押解在侧的俘虏营俘虏们,此刻也看到了这个场面。虽然昨天已经见识过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但近距离感受到那整齐的阵型,感受士卒们的战意,才觉得昨天的失败是如此的理所当然。
这根本不是什么老百姓组建起来的乌合之众,根本就是堪比朝廷边军的正规军啊!
若是自己投降的话,或许可以统御一批这样的士卒吧?
文稷甚至下意识的想到,说到底一个武将谁不想有那么一群彪悍的士卒?只是旋即他就想起了自己的身份,立刻摇了摇脑袋,试图将这个想法在脑袋里面甩走。
就在昨晚,他和这些俘虏交谈过,才得知他们家里的情况和何曼居然是大同小异。窥一斑而见全豹,仅仅是汝南郡都是这样的话,那全国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方云的问题就如同长了根一样,深深的扎在他的脑袋里面,如何都挥之不去。正因为他根本没有给自己回答的机会,所以这几个问题反而在脑中浮现了一次又一次,似乎在逼迫自己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