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各自的收获-《群英三国》
第(1/3)页
诛杀了蹇硕,控制了西园八校尉,何进自然是有了底气。
他也想要学习以前那些外戚一样,威风八面的,甚至于能够掌控帝王的更换。当然,他至少还有一点点的自知之明,那就是皇帝可以换,但不能够他来当皇帝,否则的话只会和王莽一样,落得个身死道消。
好在,如今的皇帝刘辩本身木讷没什么主见,只要妹妹配合,本身就没什么问题。
奈何他几次进宫,何后都没有见他,完全没有之前那种亲近。本来自信暴涨的何进,自然就把这归咎于其他的常侍身上。
于是上书,请求更换常侍,另外从其他宦官那里选出新的常侍。甚至于,给出了一分推荐的名单,那都是他收买的宦官,以后自然为他所用。
然而,这次上书还是被驳回了,十常侍甚至骤然发难,凭着阉党手中积攒下来的人脉和权力,凭借着西园八校之中徐晃和高览二人麾下的士卒,好歹是把何进顶了回去。
何进处理的方法,就是先试着招揽徐晃和高览,失败后又试着挑唆他们和自己的几个得力助手私斗,结果他太高估了自己下面的亲信,私斗的结果是尽数被两人斩杀。
再加上两人牢牢的控制了两校人马,军粮物资又有阉党补给,就算未必能够威胁到何进,也如同针尖麦芒,叫人很不舒服。
“不若引外兵入京,逼迫太后妥协?”袁绍给出建议,实际上他是打算把袁家的私兵给召集过来,到时候袁阀掌控了雒阳的兵权,那么别说是他何进,就算是皇帝也得听话。
大汉还有利用价值,这个金子招牌固然已经退化,变成了镀金招牌。但只要还有那么一道金光在,那么就还可以利用。就如同那些叛军起义不断打着黄巾军的口号一样,直至这个名号彻底搞臭了。才换别的名号。
大汉如今就属于这种情况,还有一份招牌可以利用,打着这个招牌可以帮助袁阀扩张但不至于遭到太多的阻碍。正所谓好处多多,不做白不做。这也是袁隗的意思。
只是何进也不知道是怎么的,虽然答应了袁绍,却没有打算召集四方豪杰的意思。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人在西凉距离雒阳不算太远,尤其在河东还有一股势力。难得的是。他英勇善战,对自己也算是服帖,未必不能够印为外援。
那个人,就是董卓!别看他是阉党,但他同时也为了自己留有后路,世家不鸟他何进鸟他,故而自然是百般讨好,又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和服帖,总算是得到了何进的认可。
何进虽然如今自信爆棚,但也不至于一点脑袋都没有。袁绍建议是召集四方豪强来帮忙。但这四方豪强应该怎么界定?不能控制的军队进入雒阳,到时候谁能保证他的安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