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顺势办报纸-《群英三国》
第(2/3)页
看书是一种享受。尤其在没有娱乐和足够的书籍的古代。甚至既然可以把工作都放在一边,那么两人自然没什么反对的,直接就加入到了审阅的过程之中。
大概是受到方云白话文的影响,不少人投其所好。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偏向于白话文。就算不写白话文的,至少也没有和以前一样晦涩难懂。说到底就是纸张的普及和推广,使得文人墨客总算是可以放开了写,不在顾虑空间不够的问题。
至于少数老顽固,那对付起来就更简单,直接不录取就是了。当初有声电影出现的时候。卓别林还不是照样坚持他的默剧,结果很明显,至少现在没什么人会看默剧了。毕竟进步才是世界的主流,跟不上时代的结果就是被淘汰。
只是方云的方法,稍微有点简单粗暴了一些,他直接暴力的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选出的书籍有二十本,然后方云再进行第二道审查,这次是直接把所有的臣子都给叫过来。这次审查可以说既是一次学习,也是一种态度的表现。
毕竟,为了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方云和他麾下所有的文武都参与到了这件事上,这样外人怎么看,自然能够体会到他对这种作品的重视。这些作品的作者,自然也会感到荣幸。
实际上,里面至少有三本都来自他麾下的臣子,分别来自余幸、鲁肃和甄逸。就凭着这层关系,给他们通过那是必然的。甚至于说不得,还能够以此来收买人心。
“最终入选的就是这十本,作者每人赏赐十金!另外作品刊印出售,各大城市都必须要到货!没有入选的,则赏五贯,以资鼓励!”书本既然已经选出,方云大手一挥,立刻宣布处理方案。
“大将军,对作者而言,所著书籍能够刊印已经是不胜荣幸,再给赏赐是不是有点过了?再则,没有过的书籍都给赏金,难免会遭人诟病。”马腾却是跳出来反对,由于他不是方云的属下,而且如今是正规的场合,所以他只是称呼其官名。
“寿成有所不知,读书人本来家境就不算很好,为了功名更是埋头苦读,生活几乎都是家人来操持。虽说是世间常态,但若是著书刊印可以为他们换取一些收入,这样至少也不会让他们那么尴尬。说穿了,本大将军也只是希望多一些寒门士子,可以有自力更生的手段,让他们能够在读书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而不至于为米粮的问题而担心罢了。”方云义正言辞的说到。
“没想到大将军居然能想到那么远,倒是卑职孟浪了。”马腾一愣,随即拱手致歉。
“不过你倒是提醒朕了!这部分书籍刊印之后,给天下去一份昭告,以后但凡有杰出作品者,皆可送来晋阳,经过校验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有刊印的价值。那么大汉帮他们印刷出售!而且,作者还可以享受一笔,那啥来着……哦,对了。叫做稿费!”刘辩也是顺势做出了补充。
“陛下仁德!”在方云带头下,群臣纷纷出列拜首。
“陛下,臣提议组建《汉华周报》,收罗时事政治、朝廷政策解说、天下奇闻和杂文轶事,甚至一些小故事什么的。每七天作为一个周期,对外发布。《周报》的主要作用,一则是让天下人知道天下事,不至于对什么都是懵懵懂懂的。二则也方便我们引导舆论,让舆论朝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变化。甚至于,还可以通过它来赚钱补贴国库!”方云奏报。
“若真的那么好,那自然可以办理。只是这《周报》具体是什么模样,还有具体如何办理,朕可不知道。所以还望大将军你多担待了!”刘辩也知趣,直接全权下放给方云。
“臣遵旨!”方云倒也默契。行了一礼,把办报的权力给收入手中。
至于谁来担任这个总编,他已经有了计较。实际上随着陈琳的加入,任红昌的秘书身份就受到了挑战。最重要的是,她的文笔也不够陈琳的好。所以更多时候,她的职业更接近于生活秘书,但家里有张宁和解媛在,自然不需要她费那么多心思。
所以如何安排她新的工作,让她不至于那么尴尬,是一个问题。再说她如今好歹也是自己的小妾。关照关照也是应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