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奴仆急匆匆跑起来,兴奋大叫道:“老爷!官府来送匾额了!御赐的匾额!说是送给仁商的!老爷!香案已是在摆了,快换衣裳,准备接御赐匾额吧!” 御赐的匾额! 这话一入耳朵,让年过半百的张老爷差点一侧歪摔在地上。 还是他小儿子手疾眼快,一把将他给扶住了:“爹……” “匾额!匾额!快!快喊大公子他们一起出去!”终于回过神的张老爷,脸一下子都兴奋得发了红,他同样大叫着,甩开小儿子的手,朝着外面大步流星地走去。 张家其他人听到消息,也都惊喜至极,纷纷换上体面的衣裳,朝着前面涌去。 等到他们来到店铺的外面,除了带来匾额的官府的人,以及摆好的香案之外,不远处,已是挤满了闻讯凑过来的人。 皇上赏赐的御赐之物,这不稀奇,但稀奇的是,这东西竟是给一个普通商人的! 是,张家是挺有钱的,过去也算是大商人,甚至现在也算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还有了重新起来的架势,可那也只是一介商贾啊! 从来只听说过给文臣武将赏赐匾额的,还是头一次听说给商人赏赐匾额的。 或许很久以前的朝代出现过这样的事,但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明初时期,普通百姓们还真是不曾听闻过有这样的事,都稀奇着呢。 这些人不敢大声说话,但小声嘀咕却是少不了的。 只是等张家的人都跪在了香案前,围观的人也都纷纷跪下,听着一个小太监走出来说了口谕,表示,这写着“仁商”的匾额,是皇上亲笔书写,赐给在瘟疫事件中有着仁商之行的商人的时候,人群中不少人都羡慕极了。 “值了!有了皇上御赐的匾额,哪怕依旧是商人,也是仁商,名声大不一样了。”人群中除了普通百姓,还有张家的同行,他们看到张家随后兴奋至极地磕头谢恩,将匾额收下,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张家当初没离开咸阳城,甚至还捐钱捐物,这件事他们之前也听说过,在瘟疫没被消灭之前,他们觉得张家是犯傻,等到瘟疫被消灭之后,他们依旧觉得张家不过是走了狗屎运,撒出去了银子,收获了一些人脉跟生意,不过如此。 谁能想得到,除了那些收获之外,还能得了御赐的匾额呢? 仁商! 有这样的名号,以后谁还敢说张家人身为商贾,一身的铜臭味? 大明不限制商贾出身的人考科举,但很多商人之子却依旧备受排斥,很难在科举路上走太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