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文官回道:“王爷,若中间不出什么纰漏,定是到了。不过,您这样做,怕是要引得其他王爷纷纷效仿,到时候,岂不是将皇长孙给捧起来?您……” 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您从来就没想过要去争夺储君之位吗? 还是说,因为皇长孙的回归,您就放弃了? 想到皇长孙回归之前那段日子,王爷隐隐透露出的意思,这个文臣心里就有些叹息。 作为藩王的臣子,他岂能不想博个从龙之功?但此一时,彼一时了。当初王爷的胜算,也只有不到五成,如今皇长孙回归,王爷的胜算已是大减。 也难怪王爷竟是一改低调做派,主动送了道谢礼给皇长孙。 几个武将听了,也都目光炯炯地看向燕王朱棣。 与文臣的含蓄不同,这几个武将说话直接,就直接问了。 “王爷,您不会真打算就这么认了吧?” “王爷,若太子殿下还活着,太孙之位自然是那位皇长孙的,但如今太子都没了,这重新再立储君,无论是立皇孙还是立皇子都有道理啊!” 凭什么要越过一众早就成年的皇子,去册立皇孙? 让一群叔叔给侄子磕头? 朱棣却轻轻摇了摇头,道:“这个侄子,他不一样。” 几个人都很想立刻问,这个皇孙,有什么不一样? 可想到他们刚刚讨论完的粮草问题,连素来耿直的武将,也都沉默了下来。 的确,皇长孙与另外几个太子的儿子,的确是不太一样。 有着绝对正统的名分不说,还立了大功,不止一件大功! 对北平也有恩情啊,送了神种,还让人送来了药方来扼制消灭瘟疫。 光是这两样,就足以让北平的人没办法用对待朱允炆的态度去对待这位皇长孙了。 仔细想想,若真是这位皇长孙做了储君,的确是强过其他皇孙做储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