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人在思索一件事的好坏时,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想,按照自己的经验阅历去想的。 受到时代限制,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所能想到的打擂,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打擂。 这种打擂,还不如后世武侠想小说里的精彩。 这种打擂,要更粗鄙,也更贴近戏台上的戏子、街头的杂耍。 文人当然希望自己能扬名立万,但却希望扬名的途径能高雅一些,最不济,也要风流一些。 跟戏子、杂耍扯上关系的擂台,绝不是他们喜欢的传播途径。 普通文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呢? “原来是这样!”老朱听完,这才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咱时不时能听你嘴里冒出一些点子,时间久了,也习惯了,所以咱知道你搞出来的擂台选拔,绝不是他们以为的那一种……啧,这么看,他们还真是没见识,不识货!” 听到老朱开始嘀咕着骂人,朱英忍不住好笑,他爷爷的脾气哟,总是这样,护短! 不过,他喜欢! “这件事,也交给徐增寿去办吧。”朱英突然说道。 “铁路还在筹备中,还没开始建,擂台的筹备,也能让我看看他在这方面的本事。” 如果徐增寿这方面的本事也不错,那在铁路督建方面,他可以给对方更多权利。 如果徐增寿就只是擅长练兵,其他方面并不擅长,那朱英就只会让徐增寿当个“保安大队长”了。 老朱对此没什么意见,他虽然觉得徐增寿的确算是个青年才俊,有点能力,但是,能不能用,要怎么用,还是要看大孙子的意思。 大明以后的江山,是要交到大孙子手里的! “你打算建几个擂台?”老朱有点好奇地问。 “十个,东西南北各有两个,靠中间的地方,再建两个。” 老朱忍不住感慨:“英儿还真是爱民如子。” 这是怕老百姓看打擂麻烦,所以设置了十个擂台,到时候,应天府内各处的百姓,都不用跑远处,在家附近就能看选拔了。 朱英却嘿嘿一笑,道:“建得多,也可以收得多嘛。” 反正,他们这个擂台选拔,赚多少都是赚。 赚得多,国库收得多,参与的人也能分得多。 赚得少,国库收得少,参与的人也分得少。 可不管是多还是少,有是肯定有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