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卖报童-《大明:摊牌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第(1/3)页

    “这些读书人啊,这次竟是这般着急。看来,《大明日报》在他们眼里,必能发展起来啊!这是怕以后更进不去,所以憋着劲非要现在往里挤呢!”

    “看看,一群举人竟去争取实习编辑的名额……”

    “莫非《大明日报》的普通编辑,都是按进士水平去选的?”

    听着老朱感慨,朱英笑着解释:“那倒没有,普通编辑,举人即可。连其余主编,也并非一定要选进士。只要有这方面的才能,文笔好,便是没被考取了功名,都可以获得考试的机会。”

    所谓的考试,也不是科举那种考试模式。

    而是通过投稿,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进行初试的选拔。

    初试选拔前,就基本已是筛选出符合基本条件的人了。

    这一批人,只要不是罪人,只要是大明的子民,按文章来选,而非按人的身份、地位、功名来选。

    是不是参加初试,也是秉着自愿原则。

    并非命令,而是邀请。

    愿意参加编辑选拔的,就可以拿着邀请书参加初试。

    不愿意参加编辑选拔的,就可以无视这份邀请书。

    初试的内容,则是进行“阅读理解”,不是这时代的阅读理解,而是更贴近后世的阅读理解的意思。

    这是为了看看参加初试的人,除了自己写文章之外,看其他人的文章,是否也有独特的见解,在理解方面是否过关。

    通过点评其他人的文章,也能大致看出这个人的三观。

    哪怕故意隐藏了不利于自己的三观,但人的性格,一般是不太可能百分百掩藏好的。

    朱英在初试的“题目”上用了些小心思,题目中,融入了一些类似于后世的心理问题题,但要更隐蔽一些。

    这些混入其中的题,更具迷惑性。

    只要是答了,朱英就能听过这些回答,猜一猜答题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初试,会筛选掉大部分人,只留一小部分人。

    经过了初试的人,基本上,就都可以留下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