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人,为了已有的利益,自然不愿意支持放开海禁。 一旦放开了海禁,海商可以自由出行了,那么,靠着背景跟势力走私的商人,岂不是无法像过去那样大赚了? 从外面进来的货物多了,以前可以物以稀为贵的货物,纵然依旧值钱,岂不是也不能卖更高价了? 就算依旧是有得赚,但过去能赚一百万两,现在只能赚一二十万两,在这些人看来,那就不是赚,而是赔了几十万两! 就连这次陪着老朱、朱英一起看阅兵的大臣里,就有几人,与走私的海商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虽不是直接关系,但他们年年可是拿着好处呢! 彼此递了个眼神,这几人已是提高了警惕。 他们想着,若皇上趁着大捷,再次提出放开海禁,那他们可要小心了,不能再站出来反对了。 事到如今,怕是想要从明面上阻止,已是不可能。 能不能真的放开海禁,还是要看地方上的具体实施。 若是沿海各世族不支持,这海禁,就放不开! 果然,这次阅兵结束后,转过天,老朱就重提了放开海禁一事。 他这一次,直接下了旨意,表示,如今时机已到,这海禁,可以放开了! 老朱之前就曾经提过,也对此事下过旨意,但都不像这一次这般坚定地表示,海禁,必须要放开了! 大臣们分成了三派。 一派支持,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嘴上都是支持。 一派中立,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但行动上,不支持,不反对,不吭声。 另一派,那自然是反对的了。 可新式武器横空出世,又陆续有捷报传来,事已至此,这一派人都很清楚,再反对也没用了。 他们同样沉默着,但这种沉默,却不是保持中立,而是一种蛰伏。 只要关于放开海禁这件事出现了新的波折,这一派人就会重新跳起来反对。 朱英对这些人的反应早有预料,对此不以为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