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探路的任务-《大唐最牛王爷》


    第(2/3)页

    一开始,元兴还以为蜀王要个蜀王王的头衔是真的想要在不远的将来取自己而代之,但没想到蜀王真的是以延续家族的荣耀为己任。

    进城后便将所有的政务全扔给了元兴,自己全力开始琢磨怎么南渡的事情,直到被李恪抓住。

    元兴与李世民不同的是,李世民一直在失去,所以对接下来可能更多的损失抱有一种天然的抵触。

    因此他在尽可能的抓住手里现有的每一样东西,生怕自己手边的东西越来越少,最终什么都剩不下。

    元兴之前只是一个王爷,最多有个名义上的领地,而现在则是北周的皇上,整个大唐江北除去之前的雍凉二州都是他的地盘。

    每再多一分土地,对他来说都是赚了一分,所以他对于南方的态度比较比较放得开。

    能拿到手里当然好,暂时不能的话问题也不大,反正他现在也不老,将来还有得是时间,至少先把水师建起来再说。

    元兴拿着李圣的奏报反复斟酌了一天,最终还是决定至少做出想要营救的姿态,于是便给李圣下旨。

    要他继续蜀王的事业,寻找可能造船的地区,顺便对襄城保持着警觉的姿态,不仅要继续派谍子过去,而且还要多派。

    这个决定也是出于他的某种顾虑,不知道之前蜀王在京里还埋有多少人脉或后手,如果自己直接宣布放弃蜀王,怕是他的旧部会直接找自己算帐。

    反正表现出要救的姿态又没什么成本,那该表现就表现吧。

    旨意送出的第二天,襄城的谍子又送回了新的消息:齐王占锦州自立为王,还任命了新的知州与经略使,正式开始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这话其实有些夸张,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谍子地位比较低的体现,他们不太能想象出李恪“缓称王”策略的用意。

    觉得既然李恪已经任命了新的知州和经略,那么必然已经像北方的元兴一样称王了。

    至于为什么城里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一类的活动,多半还是因为李恪早就称了王,而最近一次击败了李世民。

    让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在锦州安顿下来,因此也就不再装着是个普通的王爷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