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索尼-《乃木坂之诗》
第(2/3)页
8o年代,日本的经济进入黄金时代,在二战中被天朝和美国爸爸打痛的日本人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达了,我有钱了。
转头一看,天朝才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显然是个穷邻居,8o年代,在邓公的领导下,中日的邦交是非常好的,日本援助了不少资金和项目给天朝,为天朝的经济展提供了不小的贡献。
不过,天朝这个穷邻居,那时有钱的日本人看不上,觉得不过瘾,我们有钱,达的形象,不够明显,不够牛逼啊。
怎么样才能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日本崛起了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让隔海相望的那个国家,明白我们日本的实力。
8o年代中期,疯狂的日本人挥舞着大笔钞票,冲进美国,买下了半个曼哈顿,其中以三菱买下纽约的地标洛克菲勒中心以及索尼以6o亿美元天价买下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创下了当时日本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被美国人视为日本人入侵美国。
那个时候一力主张天价买下哥伦比亚的索尼创始人之一,盛田绍夫,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这会是索尼由盛转衰的开始。
好莱坞的运作方法,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变,已经有着自己一套独一无二的运作方式和规则,初来乍到的索尼对此根本不了解,连连碰壁,亏损惊人,而最大的败笔在于,为了能够让原本的管理层实现平稳过度,索尼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全权委任给了原本的ceo彼得古柏,由他担任总裁和netbsp; 彼得古柏是个精明的商人,他利用了索尼对美国市场的不了解,不断地通过哥伦比亚公司给自己谋求利益,甚至将哥伦比亚的电影项目和各种资源当作交易的筹码,不断地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资产装进自己的腰包,同时哄骗着索尼的高层们:你们初来乍到,重要的是增加影响力,肯定是要先亏损,后盈利的。
时年索尼的两个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绍夫,一个已经退休,一个饱受病痛折磨,再加上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影响,很大程度地转移了索尼高层的注意力,等到1995年,索尼现不对劲的时候,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价值已经从收购时估计的5o亿美金(索尼的6o亿是溢价收购)变成了3o亿美金,短短六年,索尼在这个电影公司上损失了数十亿美金。
彼得古柏引咎辞职——那也正是他想要的,他带着从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中挖出的资金和资源,建立曼德勒影视公司并任ceo,逍遥自在去了,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和巨额的亏损烂账。
紧急之下,出井伸之接任索尼总裁和netbsp; 这位新任的领导人一上来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将索尼美国的所有事物交给霍华德·斯金格这个英国媒体人,让他大展拳脚,同时,他对索尼的电子部门大幅度改革,他认为,未来的时代,是电子信息和科技化的时代,索尼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变革和转型。
在1998年1o月的索尼技术节上,他在讲话中断定现行的硬件已经过时:“在网络时代,硬件将失去其一贯的价值。电视屏幕是否明亮或有美丽的分辨率,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内容,谁创造了它,谁控制了行内容的网络。”
实际上他的看法没有错,不过,他变革得太急,太快,2ooo年,索尼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年盈利25亿美元,出井伸之信心倍增,进一步加快了转型的步伐,使得索尼在原本的几个重要领域,诸如mp3,电视等索尼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急剧萎缩,2oo2年,索尼开始出现巨额亏损,以往的支柱行业电子领域成为了累赘和负担,他本人也在2oo5年黯然下台。
时至今日,索尼在电子行业仅仅剩下ps系列游戏机和数码相机这两个领域还在盈利,前者要面对xBox游戏机的强烈冲击,后者也不得不和佳能、莱卡、三星等品牌竞争。
“且自从井深大退休开始,索尼就对于自己的产品感到满意,长时间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从1994年之后,已经没有出任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了,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占到四成,工作人员只有六成,管理层极度臃肿,各大业务之间互不关联,渐渐有各自为政的趋势,别的不说,索尼音乐这家公司的董事就多达二十多人,平均年龄在5o岁以上,低于4o岁的成员只有我一人,企业需要的是创新和活力,霍华德·斯金格擅长做电影和娱乐,对于企业管理和电子业务,则能力稍显不足。”宗雪的话为今天的闲谈定了一个基调。
“确实,霍华德·斯金格基本确定离任,其中最后可能接任他的索尼ceo位置的,是平井一夫。”北川谦二道出了内部消息。
“不是有可能,就是他。”上杉宗雪点头:“因为平井桑最擅长的就是电子部门,他也是做这个出身的,而这正是索尼目前最大的毒瘤和难以解决的顽疾,然而电子部门却是索尼的根本,无法舍弃也不可能舍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