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热度爆炸(二合一了,求一下推荐吧……)-《中了一千万大奖是什么体验》


    第(2/3)页

    “草!我特么这一脚白挨了!”

    病房里,周凯一脸的生无可恋,郁闷的吐着烟圈。

    这世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未曾拥有,而是得到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自己的……

    “怎么叫白挨了一脚呢?得到咱们组织和周围同志的赞许还不够吗?”王志恒严肃的批评他:“小周同志的思想很危险啊,难道你救人就是图这个名声吗?不是的,我觉得做人不应该这样,见义勇为代表着我们当代学生的担当和勇气……小许同志,你觉得呢?”

    “噢噢,对!”许原坐在椅子上看着偶尔从门口经过,穿着粉红色护士服小姐姐,眼里都闪着星星,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是随便敷衍的回答

    “特么少扯几把蛋。”周凯呸了一声,“你狗日的就是幸灾乐祸。”

    “对于这一点……我不否认。”王志恒花式变脸,笑嘻嘻的说。

    “草,我看你是又皮痒了。”周凯把烟头碾熄,起身恶狠狠说道:“来,周叔叔给你检查一下身体。”

    “……”

    ……

    网络上的热度还在持续发酵,其结果也反馈给了江城理工大学。

    陈询住进医院的第三天,也就是12月6号,中午时分,管理系主任和副校长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深入病房,慰问因见义勇为而受伤的“英雄”,也带来了学校师生的关怀和期望。

    校领导与陈询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陈询当时救人的经历和身心状态,还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且让他不要担忧生活经济上的问题,学校会尽量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细节展现温度,点滴呈现关怀,对于陈询反映的一些问题,领导们都耐心倾听并牢记于心,副校长周文耀嘱咐辅导员一定要尽力为陈询营造良好的生活、就医环境,不要让英雄伤身又伤心。

    最后,慰问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大家一起和穿着病号服的陈询合影留念。

    临走之前,周文耀副校长看了一眼精致的单人病房,心里还是有一丝丝不愉快的,于是提出自己的建议,他希望陈询去往公立三甲医院住院,理由是见义勇为的英雄理应受到更好的治疗,私立医院环境虽好,但医疗设备与技术毕竟还是差了一筹。

    陈询拒绝了周文耀的建议,他自己住病房自己出钱,关学校卵事?

    他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表明自己不需要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救助,所有费用都由自己承担。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校领导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也不再多言,再三勉励陈询之后,就一同离开医院。

    他们前脚刚离开,后脚“江宁晚报”的记者就扛着设备上门来采访。

    要知道,这段见义勇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了三天,作为新闻媒体行业的一线人员,一直拖到今天才来采访,只能说,相比于自媒体的传播速度,他们的动作未免有些迟缓。

    陈询在这病房里硬是多住了好几天,就是在等待这些记者来采风拍照。

    相比于互联网新媒体,传统纸质媒体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受众群体是许多不会上网或者说不习惯在网上浏览信息的中老年人,这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相比年轻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观念也比较陈旧固执。

    但经历过那个质朴年代的人,也更容易被被这些“见义勇为”的正面报道打动,从而在内心产生真正的认同感。

    也更容易刷声望值——这个是陈询自己猜测的。

    根据这两天的热度和传播速度来看,增长的声望值应该远不止这些,起码也得翻个十几倍才对。

    不过这也说明了,声望值并不能直接和知名度挂钩,必须要让别人发自内心的佩服,产生认同感才行。

    简单来说,只有铁粉才能增加声望值,至于那些虚假粉丝,别看在网上叫的欢,实际上是不顶用的。

    “江宁晚报”的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

    当记者也是个技术活,不仅仅只是一问一答那么简单。

    一流记者往往具备了极深的职业素养,善于在采访中营造融洽的气氛,层层追问挖掘故事的细节,了解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写出来的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深度。

    陈询也在采访途中不经意间告诉记者,自己手里有一张照片,也许刊报的时候会用到。

    当记者同志看到陈询手机里的那张照片的时候,眼睛顿时一亮,连忙让他发过来。

    采访结束后,记者与摄影师收拾好资料和道具准备离开,陈询起身相送,走到门口的时候,他拿起一个纸袋递给这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记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