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背嵬扬威(十一)-《如画江山》


    第(2/3)页

    张守仁。这个年青人,二十一二的年纪,已经立下如此的战功。自己要如何安置他,将他放在什么位置上才能遏制这个年青人孜孜向上的野心。

    不及细想,张守仁头顶着正午耀眼的阳光,已经行到他的身前。光线是如此的强烈,刺的吕奂双眼微微一闭,脸上却又呈现出一缕亲热的笑容。

    “统治使大人,末将方达、石鄣、张守仁,前来缴令。”

    “好好好!诸将将军战功赫赫,扬我大楚国威,真是可喜可贺。”

    吕奂迎上前去,亲手将方达跪呈的军令接去,然后方又将三人一一扶起,微笑道:“方将军,此次背崽军得了如此大胜,皇帝陛下也很是欢喜。听闻诸位将军获得如此大胜,陛下天颜大悦之后,诏命内使送来牛酒、彩果、绸缎,用来颁赐全军。至于三位将军,还别有赏赐。”

    他终于扭转头去,目视着张守仁,轻捊自己仍然乌黑的胡须,向张守仁笑道:“守仁将军,了不得啊!现在朝野上下,均是在议论将军的大功。将军如此年轻,已经立下了与卫青,霍去病等名将一般的大功,此时荣华富贵必定跑不了你的,将来青史之上,也必定会留下将军大名。”

    张守仁到得此时,方能抬头。与吕奂对视一视,只见对方面孔上满是亲切温馨的笑容,只是双眼黑不见底,闪闪发亮,自己不过看了一眼,就已感觉到对方眼神中的冷意。

    他微微一颤,心道:“来了。”

    木秀于林,风必揣之。

    这一条古训,不论放到任何时候,任何朝代,果然还是适用的真理。

    张守仁心中暗自感慨,却并不敢怠慢这个威权自重的统制使,吕大帅。他低下头,以诚挚的语调向吕奂道:“大帅,末将些许功劳,算的了什么。不过是侥幸进入敌境做战罢了。象是方达校尉,在邓州附近与十数万敌军周旋,不落下风。象是大帅,以六万余人依襄城抵抗蒙兀人二十人,使得这些胡人匹马不得过江。论说起功劳来,大帅才是国之柱梁。”

    他的头,越发的低垂下去,用低沉的嗓音总结道:“总之,末将不过是小胜,等若在敌人身上挠痒的跳蚤。只要大帅能保住襄城,大楚就安然无事。将来青史留名,被后人景仰赞叹的,还是大帅,而不是末将。”

    吕奂大是高兴。张守仁的这一番言辞,其实也正是他上表朝廷,力陈不可对张守仁提拔太速的理由。在他看来,他才是国家柱石。张守仁带着区区两百兵马,所得的荣誉却已经远远超过自己二十年来所得。

    这怎么能让人心服!

    况且,不但是他,城内六军的兵马使也是心中吃味,难以服气。大楚军中很重资历,两个月前,吕奂提拔张守仁一个小小队正为背崽别将,已经是越级提拔。现下听闻消息,朝廷中几位枢密使,再有各派的势力对张守仁都极感兴趣,只怕这小子进京陛见后,甚至可能被提升到与六军兵马使相同的地位,这如何能让众人高兴的起来。

    既然此人还知道进退,不但没有志得意满,言语间还很是谦逊有礼,吕奂忍不住在张守仁肩头一拍,微笑道:“很好,很好。”

    在这样的场合,到也不便多说。当下由吕奂牵引着张守仁的手,在城边与各级将领并文官见面。

    在夹杂着嫉妒、羡慕、敬佩、冷淡,甚至是仇视的目光中,张守仁绕行一周,陪尽笑脸。原本就是虚礼俗套,却偏要笑的如同发自内心一般,笑的脸都酸了,当真是苦事一桩。待过百的襄城文武官员介绍已毕,张守仁已经是汗流浃背,苦不堪言。

    此后一连三天,方达与张守仁三人,先是在统制府赴宴,与军方的要员把酒言欢,继而又是知府等文官邀请。可怜张守仁转战数千里,终于得回襄城,却每天都喝的烂醉,不得不在军营中留宿,连家都没有回过。

    直待三日过后,阖城上下有头面的官员富商又合请过一桌,在席间将这少年将军灌的烂醉,整车的奉承话全数浪费,待到黄昏时分,各人也眼见没劲了,主家命几个仆役将张守仁送出府外,其余人等,也乱纷纷作鸟兽散。
    第(2/3)页